大家都搜:
sǒng
聳
见“耸”。
詳細字義
◎ 聳
聳 sǒng
〈形〉
(形聲。从耳,从聲。本義:耳聾) 同本義 [deaf]
子野聽聳, 離朱目眩。—— 馬融《廣成頌》
聳,聾也…生而聾,陳、 楚、 江、 淮之間謂之聳。 荊陽之間及 山之東西雙聾者謂之聳。——《方言》。 郭璞注:「言無所聞常聳耳也。」
又如:聳昧(既聾又瞎。即昏瞶)
詞性變化
◎ 聳
聳 sǒng
〈動〉
(1) 高起;矗立 [shoot high up;lofty;towering]
予觀雁蕩諸峯,皆峭拔險,上聳千尺。—— 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又如:聳人瞻仰(衆人聳立瞻仰);聳秀(高聳秀麗);聳出(高聳突出);聳耳(高起的耳朵;豎起耳朵);聳然(高聳貌);聳峭(高聳陡峭);聳突(高聳突起);聳幹(高挺的樹幹);聳擢(高聳突出);聳聳(豎起貌;挺立貌);聳翠(形容山巒、樹木等高聳蒼翠)
(2) 比喻出衆,不凡 [outstanding]
又有一人,披紫裳,執青玉,貌聳神溢,立於君左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又如:聳壑昂霄(矗立山谷間,高聳入雲霄。比喻超拔出衆,出人頭地)
(3) 向上跳;向上動 [jump up;draw up suddenly]。
如:聳擢(跳躍);聳體(猶聳身)
(4) 勸勉 [advise]
教之春秋而爲之,聳善而抑惡焉。——《國語·楚語上》。又如:聳恿(勸說);聳勸(勸導;警惕自勉)
(5) 通「慫」。慫恿 [instigate]。
如:聳恿(慫恿);聳臾(慫恿);聳踊(慫恿);聳惑(慫恿誘惑);聳踊(慫恿)
(6) 驚動;驚懼 [alarm;shock;alert]
聳之以行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
駟氏聳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
身聳除潔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下》
體輕似無骨,觀者皆聳神。——劉禹錫《觀柘枝舞》
又如:危言聳聽;聳懼(恐懼。即悚懼);聳激(猶激勵);聳踊(歡騰)
常用詞組
聳拔聳動聳立聳人聽聞聳入雲霄聳身聳聽聳峙
聳ㄙㄨㄥˇsǒng 動
直立、高起。如:「聳肩」。晉·陶淵明〈和郭主簿〉詩二首之二:「陵岑聳逸峰,遙瞻皆奇絕。」
獎勵、讚揚。《國語·楚語上》:「教之春秋,而為之聳善,而抑惡焉,以戒勸其心。」唐·姚崇〈冰壺誡〉:「固當聳廉勤之節,塞貪競之門。」
驚駭、驚動。如:「聳人聽聞」、「危言聳聽」。唐·劉禹錫〈觀柘枝舞〉詩二首之二:「體輕似無骨,觀者皆聳神。」
形
耳聾、聽覺不靈敏。漢·馬融〈廣成頌〉:「子野聽聳,離朱目眩。」
高。南朝梁·簡文帝〈登烽火樓詩〉:「聳樓排樹出,郤堞帶江清。」南朝梁·沈約〈寒松〉詩:「梢聳振寒聲,青蔥標暮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