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搜:
luán
攣
见“挛”。
詳細字義
◎ 攣
攣 luán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手,羉( luán )聲。本義:維繫,牽繫)
(2) 同本義 [tie]
攣,係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有孚攣如。——《易·小畜》。馬注:「連也。」
又如:攣綴(聯結);攣結(糾結);攣牽(牽制;束縛);攣索(繫繩);攣格(捆縛;束縛)
(3) 抽搐,痙攣;手足蜷曲不能伸直 [contraction]
痿躄爲攣。——《素問·疏五過論》
筋散則不攣,故辛可以養筋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洪範傳》
又如:攣曲(蜷曲);攣臥(蜷曲而臥);攣屈(蜷曲)
常用詞組
攣跪攣縮
攣ㄌㄩㄢˊlüán 動
牽繫、連繫。《說文解字·手部》:「攣,係也。」《易經·中孚·九五》:「有孚攣如,無咎。」唐·孔穎達·正義:「攣如者,相牽繫不絕之名也。」明·陸采《懷香記·第四○齣》:「赤繩早攣雙踵,並締茲蘿。」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。
手、足因抽搐而彎曲不能伸直。《集韻·去聲·線韻》:「攣,手足曲病。」如:「痙攣」。《三國志·卷二·魏書·文帝紀》「冬十月,授楊彪光祿大夫」句下裴松之注引《續漢書》曰:「彪見漢祚將終,自以累世為三公,恥為魏臣,遂稱足攣,不復行。」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。
攣ㄌㄧㄢˋliàn
(一)之又音。